京劇
2020/04
近期,由黃曉明、尹正、佘詩曼主演的電視劇《鬓邊不是海棠紅》的熱播,這出關于民國梨園故事的劇,突然派生出了一批新的京劇迷。很多人在看劇前,都是對京劇敬而遠之的,總覺得是一門熟悉卻遙遠的藝術。可随着被劇情吸引,追劇的人也像劇中人一樣,“一抛水袖一聲歎,演的人癡了,看的人醉了”。
今天,文投就帶大家近距離地看看,咱們真正的京劇團,到底什麽樣。
很難想像,在寸土寸金的新街口,各種光鮮之下,卻隐藏着一座懷舊的藝術大樓。“藝術大樓”的每一層,都分布着不同的劇團。各種排練的聲音在不同樓層此起彼伏,還有“咚咚咚”翻跟頭的聲音。
穿着便裝的王瑩很開朗,她說自己有時在地鐵上都會情不自禁将手擺出京劇裏的手勢,然後被自己的朋友們打趣。一旁南京市京劇團的團長王珏說,“現在都在玩直播了,王瑩特别适合去當我們的網紅。”
王瑩是90後,12歲時就在老師推薦之下,開始學京劇。她後來上的是江蘇省戲劇學校,一個京劇班18個人,上五年。畢業後,同班同學和她一起進了京劇團,但幾年下來,同學們紛紛離團,少有人願意留下來。王瑩并沒有覺得因爲學戲,童年或青春期會有所缺失,“相反,我比他們過得更豐富多彩,而且,我不用學數理化。”但學戲也有學戲的辛苦。王瑩上學時,早上6:20,就要起來練早功,别人的晚自習時間,則是晚功。
相比之下,70後的郭賀軍,他的學藝之路更接近于傳統學戲,真真實實挨打學出來的。“我是河北農村出來的,逢到廟會就會有戲班子唱戲,就喜歡上了那種翻翻打打。”郭賀軍11歲開始學戲,14歲考到了錦州戲校,主要學武生。進戲校前,他跟着一些老師學戲,他特意強調:“老師和師父是不一樣的。京劇行,輩份是相當講究的。學戲的人,不看歲數論輩數,哪怕早學了三天,都算是師哥。到了師父,這就幾乎像是和父親一樣。2000年那一年,我拜了三個師父。我們拜師父是要攙師父、師娘坐到正座,再磕頭拜師、敬茶。不過我師父說,都現代了,鞠躬就可以了。但老時候,必須是跪拜的。”
▲《鬓邊不是海棠紅》劇照
演員們畫妝都是靠自己。王瑩主攻的是花旦,化妝盒裏的戲曲油彩紅、白、黑三色就夠了。“但傳統的戲曲油彩傷皮膚,我們也用現代的化妝品,塗厚一些就行。勒頭很疼,還要吊眉,常會讓人覺得頭暈惡心,想吐。帽子也很重,像《貴妃醉酒》那出的帽子有四、五斤重。”
戲台上的光鮮亮麗,除了台下多年的練功之外,京劇的燈服道效也是重頭戲。有言“有戲迷能見衣辨人”,可見京劇行頭暗藏大文章。
南京市京劇團的服裝室充滿年代感,桌上、舊的木櫃子裏,堆滿了各種行頭。屋内有股濃郁的酒精味兒撲面而來。郭賀軍笑指旁邊的大瓶紅星二鍋頭:“我們用酒精清潔戲服。”
▲龍袍戲服
房間中央有張長桌,疊放着演員們的戲服,皇上的龍袍、武将的靠、公主的女蟒……其中有些戲服看似男女同件,實際大有分别。“不同顔色,不同圖案,誰能穿,誰不能穿,都是非常重要的,容不得馬虎。”幾千套戲服,均由服裝老師細心照顧。每一次演出前,老師将戲中所需行頭準備好,齊齊裝進箱子。
郭賀軍是北方人,“在北方,京劇的根基比較重,南方會稍微欠缺一些。北京的票友們也都非常專業。那些專業票友叫好都能叫到點子上。叫對了,台上台下都人都開心,這是知音。叫得不在點子上,我們就覺得叫在了腰子上,很難受。可以說,唱戲時,演員和觀衆那是互相刺激。”
王瑩說,有時會有忠實的票友一路跟着巡回演出。“每次看着大家在台下叫好,都讓我們鼓足了一股勁地唱下去。”
▲《胭脂河》/左上;《梅園往事》/右上;《大明城牆》/下
《光緒之死》也是南京市京劇團和北京京劇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創排的第一部戲,集結了兩地當紅京劇偶像和梅花獎實力派戲骨。這是這部戲的品質保證。”李卓群說,“因爲疫情,兩地的演員們還沒有下地排練,但雲排練從初五就開始了。因爲微信語音一次最多隻能同時在線9個人,就有一個老師負責催場,拉人和踢人,像是在穿越時空。”
▲《光緒之死》雲彩排
▲李卓群和演員們聊劇本
▲李卓群和藍玲老師在選衣服
文 | 黃佳詩、Renee、印子
圖 | 王轶哲、吳超越
視頻 | Free
中國城市文化生活示範運營商
電話:025 83217691
傳真:025 83217878
http://www.njwhjt.com.cn